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万维网的历史
万维网(“WWW”、“W3”或简称“Web”)是一种全球信息媒体,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进行访问。该术语经常被错误地用作 Internet 的同义词,但 Web 是一种通过 Internet 运行的服务,就像电子邮件和Usenet一样。互联网的历史和超文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比万维网更久远的历史。
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于 1989 年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ERN)工作期间发明了万维网。他利用多种概念和技术提出了“通用链接信息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之间存在的联系。 [1] [2]他开发了第一个Web 服务器、第一个Web 浏览器和一种文档格式化协议,称为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在 1991 年发布标记语言,并于 1993 年发布浏览器源代码供公众使用之后,很快就开发了许多其他 Web 浏览器,其中Marc Andreessen的Mosaic (后来的Netscape Navigator )特别易于使用和安装,并且经常被被誉为引发了 20 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热潮。它是一种图形浏览器,在多种流行的办公室和家庭计算机上运行,通过在同一页面上包含图像和文本,为非技术用户提供多媒体内容。
供公众使用的网站于 1993-94 年开始出现。这刺激了服务器和浏览器软件的竞争,这在最初由 Netscape Navigator 和Internet Explorer主导的浏览器战争中尤为突出。 1995年彻底取消互联网使用的商业限制后,宏观经济因素下的网络商业化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互联网泡沫的繁荣和萧条。
HTML 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1995 年出现了 HTML 2 版,1997 年出现了 HTML3 和 HTML4,2014 年出现了HTML5 。该语言通过级联样式表(CSS) 中的高级格式以及JavaScript的编程功能进行了扩展。 AJAX 编程向用户提供动态内容,这引发了Web 设计的新时代,即Web 2.0 。社交媒体的使用在 2010 年代变得司空见惯,用户无需编程技能即可编写多媒体内容,使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Background 背景
超文本作为用户界面范式的基本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项目,来自诸如布朗大学Andries van Dam的超文本编辑系统(HES)、 IBM 通用标记语言、 Ted Nelson 的Project Xanadu和Douglas Engelbart 的onN 等研究-线路系统(NLS)。 [3] [需要页面] [需要非主要来源]纳尔逊和恩格尔巴特都受到了万尼瓦尔·布什基于微缩胶卷的模因分析的启发,该模因在 1945 年的文章“正如我们可能想到的”中进行了描述。 [4] [标题缺失] [5]其他前身是FRESS和Intermedia 。 Paul Otlet 的Mundaneum项目也被称为 20 世纪初 Web 的先驱。
1980 年,瑞士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 的Tim Berners-Lee建立了INQUIRE ,作为人员和软件模型的个人数据库,同时也作为超文本实验的一种方式; INQUIRE 中的每个新信息页面都必须链接到另一个页面。 [6] [7]
当伯纳斯-李建立 ENQUIRE 时,布什、恩格尔巴特和尼尔森提出的想法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些想法。然而,随着伯纳斯·李开始完善他的想法,这些前辈的工作后来有助于证实他的概念的合法性。 [6] [8]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许多基于各种通信协议的分组交换数据网络(请参阅协议战争)。这些标准之一是互联网协议套件,通常称为 TCP/IP。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意识到对查找、组织文件和使用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到 1985 年,域名系统(统一资源定位器在此基础上构建)应运而生。 [9] [需要更好的来源] [验证失败]许多小型的、独立的超文本系统被创建,例如Apple Computer的HyperCard (1987)。
伯纳斯-李在1980年的合同是从6月到12月,但在1984年他以永久职位回到CERN,并考虑了信息管理的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需要共享数据,但他们缺乏通用机器和任何共享数据。演示软件。伯纳斯-李返回 CERN 后不久,该机构的 Unix 机器上安装了TCP/IP协议,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互联网站点。 1988 年,欧洲和北美之间第一个直接 IP 连接建立,伯纳斯-李开始在 CERN 公开讨论类似网络系统的可能性。 [10]他的灵感来自于《探究一切》一书。许多在线服务在万维网创建之前就已存在,例如CompuServe和公告板系统。 [11]
1989–1991: Origins
CERN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ERN)工作期间,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对查找存储在不同计算机上的信息所带来的低效率和困难感到沮丧。 [12] 1989年3月12日,他向CERN管理层提交了一份题为“信息管理:一项提案”的备忘录, [1] [13] 。该提案使用了“网络”一词,并基于“带有类型链接的大型超文本数据库”。它描述了一个名为“Mesh”的系统,该系统引用了INQUIRE ,这是他在 1980 年构建的数据库和软件项目,具有基于嵌入文本链接的更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想象一下,本文档中的引用全部关联在一起以及他们所引用的内容的网络地址,以便在阅读本文档时,您可以通过单击鼠标跳到它们。”他解释说,这样的系统可以使用超文本一词的现有含义之一来引用,他说这个术语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造的。伯纳斯-李指出了包括图形、语音和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文档的可能性,他将其称为超媒体。 [1] [2]
尽管该提案没有引起多少兴趣,但伯纳斯·李在他的经理 Mike Sendall 的鼓励下开始在新购买的NeXT工作站上实施他的系统。他考虑了几个名字,包括信息网格、信息矿井或信息矿井,但最终选择了万维网。伯纳斯·李在他的同事、超文本爱好者罗伯特·卡里奥 (Robert Cailliau)中找到了热情的支持者,他开始在整个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ERN) 推广该系统。 Berners-Lee 和 Cailliau 于 1990 年 9 月向欧洲超文本技术会议提出了 Berners-Lee 的想法,但没有找到能够欣赏他的愿景的供应商。
伯纳斯·李的突破是将超文本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他的《编织网络》一书中,他解释说,他曾多次向两个技术社区的成员建议,这两种技术之间的结合是可能的。但是,当没有人接受他的邀请时,他最终自己承担了这个项目。在此过程中,他开发了三项基本技术:
- a system of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s for resources on the Web and elsewhere, the universal document identifier (UDI), later known as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Web 和其他地方的资源的全球唯一标识符系统,即通用文档标识符 (UDI),后来称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 the publishing languag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ML);
发布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 th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在 Cailliau 的帮助下,他于 1990 年 11 月 12 日发表了一份更正式的提案,建立一个名为万维网(缩写为“W3”)的“超文本项目”,作为“超文本文档”的“网络”,供“浏览器”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15] [16]该提案以电子图书技术公司(布朗大学信息与学术研究所的附属机构)的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 阅读器Dynatext为蓝本。由 CERN 许可的 Dynatext 系统被认为过于昂贵,并且对于在一般高能物理界使用而言有不适当的许可政策,即对每个文件和每个文件更改收取费用。
此时 HTML 和 HTTP 已经开发了大约两个月,第一个Web 服务器距离完成第一次成功测试还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伯纳斯-李的提议估计,一个只读网络将在三个月内开发出来,并且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读者创建新链接和新材料,[以便]作者身份变得普遍”以及“当读者感兴趣的新材料出现时,自动通知他/她”。
到 1990 年 12 月,伯纳斯-李和他的工作团队已经构建了运行 Web 所需的所有工具: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第一个Web 浏览器(名为WorldWideWeb ,也是一个Web 编辑器)、第一个Web 服务器(后来称为CERN httpd )和第一个包含描述该项目本身的第一个网页的网站(http://info.cern.ch) 于 1990 年 12 月 20 日发布。 [17 ] [18]浏览器还可以访问Usenet新闻组和FTP文件。 Berners-Lee 使用NeXT 计算机作为 Web 服务器并编写 Web 浏览器。
1991–1994: The Web goes public, early growth
万维网与当时其他可用的超文本系统有一些不同之处。网络只需要单向链接而不是双向链接,这使得某人可以链接到另一个资源,而无需该资源所有者的操作。它还显着降低了实现 Web 服务器和浏览器的难度(与早期系统相比),但反过来又带来了长期存在的链接失效问题。
Early browsers 早期浏览器
万维网浏览器仅在NeXTSTEP操作系统上运行。这个缺点在 1992 年 1 月被讨论过, [27]并在 1992 年 4 月通过Erwise的发布得到缓解,Erwise 是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开发的一个应用程序,5 月由Pei-Yuan Wei创建的ViolaWWW发布,其中包括诸如如嵌入式图形、脚本和动画。 ViolaWWW 最初是HyperCard的一个应用程序。 [28]这两个程序都在Unix的X Window 系统上运行。 1992年,在CERN的513号楼和31号楼之间、NexT站上的浏览器和移植了X11的Mosaic浏览器之间,成功完成了不同平台上浏览器之间的首次测试。 ViolaWWW 成为 CERN 推荐的浏览器。为了鼓励在 CERN 内部使用,Bernd Pollermann 将 CERN 电话簿放在网络上 - 以前用户必须登录主机才能查找电话号码。网络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取得了成功,并传播到其他科学和学术机构。
堪萨斯大学的学生于 1992 年采用了现有的纯文本超文本浏览器Lynx来访问网络。Lynx 可在 Unix 和 DOS 上使用,一些网页设计师对光鲜亮丽的图形网站不感兴趣,认为无法通过以下方式访问网站山猫不值得参观。
In these earliest browsers, images opened in a separate "helper" application.在这些最早的浏览器中,图像在单独的“帮助程序”应用程序中打开。
从 Gopher 到 WWW
20 世纪 90 年代初, Archie 、 Gopher 、广域信息服务器(WAIS) 和 FTP Archive list 等基于 Internet 的项目尝试创建组织分布式数据的方法。 Gopher 是一个互联网文档浏览系统,由明尼苏达大学于 1991 年发布。它由马克·P·麦卡希尔 (Mark P. McCahill)发明,成为第一个常用的互联网超文本界面。虽然 Gopher 菜单项是超文本的示例,但人们并不普遍以这种方式感知它们[需要澄清] 。不到一年的时间,Gopher 服务器就达到了数百台。 [29]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为万维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人们一致认为 Gopher 将成为人们与互联网交互的主要方式。 [30] [31]然而,1993 年,明尼苏达大学宣布 Gopher 是专有的,必须获得许可。 [29]
作为回应,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 1993 年 4 月 30 日宣布万维网将对任何人免费,无需付费,并将其代码发布到公共领域。 [32]这使得独立开发服务器和客户端以及在没有许可限制的情况下添加扩展成为可能。 [需要引用]在宣布 Gopher 协议的服务器实现不再免费使用两个月后,这刺激了各种浏览器的开发,从而促使人们迅速放弃 Gopher。 [33]通过向公众发布伯纳斯·李的发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鼓励并使其广泛使用。 [34]
早期的网站混合了HTTP Web 协议和Gopher 协议的链接,通过以文件系统形式呈现的超文本菜单而不是HTML文件提供对内容的访问。早期的 Web 用户会通过为流行目录页面添加书签或查阅更新的列表(例如 NCSA“新增内容”页面)来进行导航。一些网站还被 WAIS 编入索引,使用户能够提交类似于搜索引擎后来提供的功能的全文搜索。
1993 年之后,万维网在索引和通过搜索引擎轻松访问方面取得了许多进步,而这常常忽视了 Gopher 和 Gopherspace。随着其易用性的提高,网络商业投资的动力也随之增强。到 1994 年中期,Web 在互联网上的竞争已经超过了 Gopher 和其他浏览系统。 [35]
NCSA 国家计算机安全协会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UIUC) 的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 于 1992 年 11 月建立了一个网站。在 1992 年末向 UIUC 学生Marc Andreessen展示 ViolaWWW 后, [28]他开始工作与另一位 UIUC 学生Eric Bina一起使用来自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的资金,该计划是由美国参议员阿尔·戈尔发起的美国联邦研究和开发计划。 [36] [37] [38] Andreessen 和 Bina 于 1993 年 2 月发布了 Unix 版本的浏览器; Mac 和 Windows 版本随后于 1993 年 8 月推出。该浏览器因其对集成多媒体的强大支持以及作者对用户错误报告和新功能建议的快速响应而广受欢迎。 [28]历史学家普遍认为 1993 年 Mosaic 网络浏览器的推出是万维网的转折点。 [39] [40] [41]
在 1993 年 Mosaic 发布之前,图形通常不会与网页中的文本混合,并且 Web 不如 Gopher 和 WAIS 等旧协议那么受欢迎。 Mosaic 可以显示内联图像[42]并提交适用于 Windows、Macintosh 和 X-Windows 的表单[43] [44] 。 NCSA 还开发了HTTPd ,这是一种 Unix Web 服务器,它使用通用网关接口来处理表单和动态内容的服务器端包含。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免费使用,没有任何限制。 [45]马赛克立即大受欢迎; [46]它的图形用户界面使网络成为迄今为止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协议。一年之内,网络流量就超过了 Gopher。 [29] 《连线》宣称 Mosaic 使非互联网在线服务变得过时, [47]并且 Web 成为访问互联网的首选界面。
1992 年,大卫·威廉姆斯 (David Williams) 领导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 (CERN) 计算和网络部门撤回了对伯纳斯·李的工作的支持。威廉姆斯发送的一封长达两页的电子邮件指出,伯纳斯-李的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设施,以便与科学界交换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实验结果和评论等信息,这并不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核心活动,而是一项CERN 的 IT 资源分配不当。根据这一决定,Tim Berners-Lee 离开 CERN 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在那里他继续开发 HTTP。
第一个Microsoft Windows浏览器是Cello ,由 Thomas R. Bruce 为康奈尔法学院法律信息研究所编写,用于提供法律信息,因为在律师中使用 Windows 比使用 Unix 更广泛。 Cello 于 1993 年 6 月发行。
- Author:NotionNext
- URL:https://tangly1024.com/article/History%20of%20the%20World%20Wide%20Web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Relate Posts